媒体专区

首页 > 行业新闻
先进陶瓷研发与产业化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19
分享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国外研究发展情况


目前,全球范围内先进陶瓷技术快速进步、应用领域拓宽及市场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明显。


美国和日本在先进陶瓷的研制与应用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则在结构陶瓷的开发和加工技术方面正实施大规模的研究与发展计划,重点对航空发动机、民用热机中的关键闭环实现陶瓷替代,同时对纳米陶瓷涂层、生物医学陶瓷和光电陶瓷的研究、产业化进行资助。美国的“脆性材料设计”等10大计划;美国联邦计划“先进材料与材料设备”中每年用于材料研究与工程费高达20亿~25亿美元,以提高其国际上的竞争力。


日本先进陶瓷以其先进的制造设备,优良的产品稳定性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引导者,特别是功能陶瓷领域包括热敏、压敏、磁敏、气敏、光敏等逐步垄断国际市场。日本通产省精细陶瓷研究与开发的“月光计划”;300kW陶瓷燃气轮机研制计划。此外,欧盟各国,特别是德国、法国在结构陶瓷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电装备、新能源材料和发动机中的陶瓷器件等领域。欧盟包括德、法、英等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发展新材料的相应措施,如“尤里卡计划”等。


美国陶瓷工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日本、欧盟的先进陶瓷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12%,其中欧盟先进陶瓷市场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5%~18%;美国先进陶瓷市场总值年平均增长率9.9%;日本精细陶瓷协会对日本先进陶瓷市场进行了预测,其年平均增长率为7.2%。目前先进陶瓷最大市场在日本和美国,其次是欧盟。


2

国内研究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许多现代陶瓷理论和工艺在精细陶瓷的制备中得到应用。利用和金属材料的相变理论、仿生学等学科的交叉使得材料的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研制的纤维补强复相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较大提高,通过仿生学在精细陶瓷制备工艺中得到应用,层状材料得到较大发展。


聚合物裂解转化、化学气相沉(渗)积、溶胶工艺的采用,使得特种纤维的制造、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快速发展。纳米技术在陶瓷中的应用使材料性能发生根本性变化,使某些陶瓷具有超塑性或使陶瓷的烧结温度大大降低。


进入21世纪,功能陶瓷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家和各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从1995—2015年我国先进陶瓷产值及预测可以看出,我国先进陶瓷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15年产值可达到450亿元。精密小尺寸产品、大尺寸陶瓷器件的成型、烧结技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陶瓷加工系统等领域不断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


例如凝胶注模工艺生产的大尺寸熔融石英陶瓷方坩埚打破了美国赛瑞丹、日本东芝和法国维苏威3大公司的技术垄断,在2007年率先实现国产化,通过近5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110~1100mm系列产品,产能居于全球第1位。


01.jpg

太阳能熔融石英方坩埚(110~1100mm)


但是,国内先进陶瓷总体水平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技术及新产品工程转化极度匮乏

世界上开发了200多种陶瓷材料及2000多种应用产品。虽然我国同样能制备出性能良好的陶瓷材料,但绝大部分仍停留在实验室样品上,有的产品由于成本高及可靠性等问题,市场还不能接受,所以产品的销售额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高端粉体制备及分散技术远远落后

我国对陶瓷粉料的制备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多种陶瓷粉料尚无专业化生产企业,许多企业不得不“自产自销”。例如:高纯氧化铝粉,日本企业99.99%氧化铝粉烧结温度只需1300℃,而国内需要到1600℃以上;高纯氮化硅粉仍受到日本UBE和德国H.C.Stark的限制,国内企业在粉料质量上仍存在较大的波动。同时,粉体的高效分散技术也存在较大差距。

制造装备加工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工艺装备,像气压烧结炉、热等静压、注射成型机、流延机等来提高我国的技术装备水平,但因投资大,在经济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从而限制了先进陶瓷的发展。而国内仿制设备因加工水平差距,可靠性和稳定性暂时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比。


我国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实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稀土材料等科技产业化工程。掌握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抢占新材料应用技术和高端制造制高点。


同时,对先进陶瓷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电子信息、环境保护、高端机械制造等同样提出了规划要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先进陶瓷向规模化、应用化、高端化发展。


3

 国内先进陶瓷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当前,国内先进陶瓷材料在各领域内的应用总体来说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满足不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国内先进陶瓷产业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市场

目前世界最先进和高附加值的先进陶瓷产品,特别是高端装备中大量的陶瓷制品仍需进口,如手机中使用的片式压电陶瓷滤波器、风力发电机陶瓷绝缘轴承等,国内各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较低,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


粉体与器件

现阶段国内材料的纯度、分散性、均匀性、性能稳定性等均与国外有较大差距,高质量粉体高度依赖进口;器件性能与国外存在5-30年代差。


知识产权和标准

国内先进陶瓷知识产权布局和标准布局都起步较晚,知识产权中整体的专利布局数量、质量与国外比有较大差距,龙头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质量也与国外龙头相差甚远。


产业化能力

国内企业的高质量先进陶瓷产业化时间节点、能力及产量均落后国外企业。


4

国内先进陶瓷产业差距问题的原因


先进陶瓷产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从整体角度分析了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设计


材料属于产业而不是行业,是各个行业的基础和支撑,与各个行业都相关,而材料产业又有“三高三长”的特点,所以材料产业的利润和价值体现在延伸或者关联产业。而材料产业更重视核心技术及平台的打造,最终形成深化后续应用的竞争优势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或者商品。所以特别需要顶层设计、整体管理、战略布局、系统规划。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由于学校的体制和企业的机制,学校基础研究的方向很多都是规划在论文影响因子高和学生能够有效毕业的领域;而企业基础研究的方向,由于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往往更重视能够二次创新形成短期效益和引进人员快速获得成功的投入,所以最后基础研究集中度很高,但深度、广度、高度、长度都远远不够。应用研究实际上包含应用平台(解决技术、产品功效关系的研发;属于应用研究深度)和应用中心(解决技术、产品、商品匹配度方面的研发;属于应用研究广度),但由于企业之间信用基础不够、护城河很难建立,竞争和保密成为主旋律,因此以竞合为基础的应用研究很难有效、高质量、可持续的进行。


(3)矿产资源


我国先进陶瓷的锆矿、铝矿等矿产资源贫瘠,无大型矿产供应商,资源严重依赖进口,而对于矿产加工能力虽然很高,但深度应用十分欠缺。


(4)人才结构与薪资压力


高中学子读大学时对材料专业热情度低,材料、化学类研究生占比比较少,且材料类研究生就业时只有少部分会选择先进制造行业,选择材料就会更少,造成人才资源严重不足。此外,材料类毕业生薪资普遍低于计算机、金融类、互联网等行业毕业生,不及全国毕业生平均薪资,而先进陶瓷在材料领域也不属于热门,大家兴趣更低。


(5)资本青睐度


外部资本、内部资本在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明显较其他行业少,而材料产业就更少。


5

发展与展望

在近20年,不论是六、七十年前发明的流延成型技术、常压烧结,还是一、二十年刚刚兴起的注凝成型技术、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为了满足应用和研究的需要,都进行了大跨步的技术升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取得长足的进展。


国内的先进陶瓷体系不断拓展,制备技术不断丰富与进步,应用领域也从单一的军事、航空航天推广到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更为广泛的民用市场,陶瓷材料也从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向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针对目前国内先进陶瓷现状,仍需从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开发:


陶瓷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结构设计需要匹配应用领域对先进陶瓷的发展要求,能够对新体系、新产品、新应用和批量化转化提供技术保障;


陶瓷粉体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要打破高端粉体仍受国外制约的现状,满足陶瓷材料发展的基本需要;


增韧技术的研究是突破先进陶瓷应用局限性的关键之一,强韧化技术将实现先进陶瓷应用翻天覆地的变化;


降低先进陶瓷生产成本是突破先进陶瓷应用局限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大批量化生产制备技术、生产装备的精密制造技术、陶瓷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将决定成本降低的能力;


注射成型、注凝成型和固体无模成型技术将成为最具批量化应用潜力的成型技术,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将会给陶瓷材料性能带来质的飞跃;


结合“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和工业发展的要求,能源转化载体的储能陶瓷、在环境保护中作用突出的过滤陶瓷(膜)等功能——结构一体化陶瓷、以Si3N4为代表综合性能优良的结构陶瓷、以AlON透明陶瓷为代表的光电陶瓷将成为应用、研究的主力。


我国从事先进陶瓷研究的单位有300多家,技术积累日益丰厚,以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单位在新体系研究设计、产业化转化方面对我国先进陶瓷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以上。


当今先进陶瓷材料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术,而更多的是与现代信息、自动化技术、不同材料的结合而形成新的技术科学(计算材料科学、功能——结构一体化等),先进陶瓷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打印]
广东智展展览有限公司 粤ICP备05138619号    展会介绍  |  展会新闻  |  行业新闻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智展官网